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 分卷阅读677

分卷阅读677(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苏威刚做官就能有如此大的声势,与他是苏绰之子分不开。

苏夔道:“祖父在世时,西魏正处于战火中。为了尽快使西魏强大,祖父制定了许多严苛敛财的赋税政策。祖父离世时,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

李玄霸道:“今所为者,正如张弓,非平世法也。后之君子,谁能弛乎?”

苏夔眼眸一亮,脸上笑容复起:“大德又听过了。”

李玄霸心道,他刚从记忆殿堂中把这句话调出来。

李玄霸道:“是啊。”

在隋文帝时期,苏威无论是广结群臣还是经营声望,就只为了两个字,“求名”。

他本就是非常看重当世名和身后名的人,也曾是能在隋文帝面前据理力争不肯妥协的人。

只是“求名”之心敌不过对身家性命的害怕,让他成为了隋炀帝身边那个阿谀奉承的五贵。

苏夔道:“不过我以儿子的角度来看,父亲此举也不仅仅是求名。大德可知我祖父?”

这句话并非出自《苏绰传》,而是出自《苏威传》。

苏绰死时仍旧对自己制定的严苛法令耿耿于怀,很担心这些战时法令会延续到和平时期,变成害民虐民的凶器。苏威一直将父亲的遗憾记在心中,入大隋为官后,对“奏减赋役,务从轻典”颇为上心。

那段记载中,苏威不仅用严厉的语言劝谏隋文帝节俭,还在隋文帝气得亲自提刀杀人的时候挡在隋文帝面前,堵住隋文帝的路,简直与魏徵一样。

他还从这段《苏威传》中“看”到,苏威奏请减少功勋授田,竟是从隋文帝时就开始了。

他劝隋文帝,隋文帝不听;他又劝隋炀帝,隋炀帝也不听;现在他到了大唐,又上书大唐的皇帝。

李玄霸点头:“知道。”

苏威的父亲是西魏实际掌权者、北周奠基者宇文泰的肱股之臣苏绰。宇文泰富国强兵的改革都有苏绰参与。

后世网络上对苏绰的了解大概是从一个知乎人编的“用清官和贪官相互制衡”的假文章。或许许多人不知道苏绰这个名字,但对这篇文章略有耳闻。

真实的苏绰是一个心系百姓的儒臣,精通数理和度支,一生勤俭朴素,为西魏鞠躬尽瘁,四十九岁便死于积劳成疾。

他为宇文泰所上的“六条诏书”,其一便是“均赋役”,调济贫富,不可征贫弱而免除豪强的赋税,断不可能提出让宇文泰养贪官害民的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