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狼骑 > 第九十六章 三千精兵 未雨绸缭

第九十六章 三千精兵 未雨绸缭(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不行,不能出兵,绝不能出兵!

若真是援军,督师一定调集重兵前来,不一定非要城里这点人马去接应,等援军打到城下,再出城也不迟。

拿定主意,祖大寿便要彻底否决出城接应援军的建议,但到何可纲的眼神后,他不禁再一次犹豫了。

这何可纲和他祖大寿一样,都是都堂袁崇焕到辽东后所提拔的将领,当年宁远守城战和宁锦大战都参与过,崇祯元年袁崇焕任蓟辽督师后,提拔自己为总兵,也提拔了何可纲为副将。可以说,在大凌河城诸将心中,他祖大寿和何可纲实际是并尊的,名义上一个是总兵,一个是副将,但实际上二人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所以,他不能不重视何可纲的意见,更何况,赞成出城的还有他的弟弟和儿子,他不能不慎重考虑。

…………

祖大寿却还是有些迟疑,想了片刻,终是摇了摇头,对众将道:“我何尝不想冲出去,可咱们能冲出去吗?不用多,建奴们只需一千人马往那一横,我们就休想冲过去,何况还有四道壕沟。”

“祖帅,机不可失,背水一战吧。胜了,围就解了;败了,顶多是一死而已。与其饿死,不如战死!”

何可纲已经没有力气再说话了,饥饿使得他现在站着都费劲,若不是扶着墙,只怕早已不支倒地。

不愿饿死在城中的将领占了大多数,何可纲的请战得到了大部分将领的支持,甚至连祖大寿的两个弟弟也赞同出城。长子祖泽润也劝祖大寿不管真假,都要派一支人马出城探探,倘若是真的,也好接应,倘若是假的,大不了再折损些兵马。城里什么情况,大家都知道,有个活命的机会总要去试试,就这么错过求生的机会,大伙实在是有些不甘心。

祖大寿却是迟迟没有点头。

早年袁崇焕裁汰关外诸总兵,只留三人,就是何可纲和祖大寿、赵率教,何可纲以副将衔典中军守宁远,足见袁崇焕对其的信任。袁崇焕甚至在上表崇祯的奏疏上说何可纲“仁而有勇,廉而能勤,事至善谋,其才不在臣下。臣向所建竖,实可纲力”。

不过自袁崇焕下狱被杀以后,何可纲的处境开始逐渐变得艰难起来。收复永平四城之战、援锦州之战,他都立功不小,但一直没有得到提升。以他的能力,显然可以独当一面,但却只能长期作为祖大寿的副手,执掌袁崇焕的旧部,而能力在其下的吴襄、黄龙等人却纷纷被提升为总兵。

虽然均为袁崇焕爱将,但祖大寿和何可纲的关系实际很一般。从吴襄被提拔为锦州总兵这一事件上便可出祖大寿内心是不信任何可纲,想要排挤他的。

吴襄是祖大寿的妹夫,本人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战功,却在祖大寿的推荐下跃过何可纲成为辽东总兵,便足见祖大寿容不下何可纲。

何可纲长期居于副将的一个恶果就是,大凌河筑城开始以后,他同祖大寿被一起派往护卫。后金军围城后,两员良将一起被困城中,致使孙承宗和丘禾嘉不得已起用吴襄这样的庸才来指挥援救大凌河的明军。

“祖帅,出兵吧,事不宜迟,当断则断,若再犹豫不决,这战机便要误了!”

何可纲咬牙撑着说了最后一句,腿脚一软,瘫倒在地。见状,刘天禄等人连忙去扶他,却被他摆手制止,一动不动的望着祖大寿,眼神之中说不出的坚决。

“这…”

祖大寿心下苦恼,既怕这援军是真的,又怕这援军是假的,上次出城一下就折了三千多精兵,这些可都是他祖家的嫡系人马,也都是些身经百战的老兵,就这么折在城外,实在是叫他心痛。眼下城中自己的嫡系人马不到四千,余下的都是何可纲、张存仁等人的部下,若是这次仍是洪太使得诡计,那出城的兵马肯定又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这手下没了兵,诸将们还会听令于自己吗?便是日后真的撑不住,要走那条路,何可纲他们会听自己的吗?要是不听,自己岂不是要被他们所累,真死在这为国尽忠不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