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寒门帝师 > 第449章 主谋

第449章 主谋(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唐顺之闻言,两眼瞪得溜圆,一脸不可置信地看向徐鹤。

徐鹤笑道:“是与不是,荆川先生一试便知!”

只要打掉了侯悦这样的人家,浙江的生丝行业,最少五年内没办法站起来对外竞争。

而五年间,沈家早就完成了产业布局,可以将对外贸易的拳头产品,从生丝转化为松江细布。

一个市场,五年间培养出来的消费习惯,就不是随意可以撼动的了。

再利用五年,沈家借机打入生丝市场,以他们家的人力、财力、物力,就算五年后生丝依然紧俏,他们家也可以凭借实力,碾压一切竞争对手。

而那时,沈家的拳头产业,就从一个鸡蛋篮子里,挪出一部分,对抗风险。

但南直隶的生丝行业范围太大且很散乱,想要控制很难,而且朝廷在南京有专门的中官管理生丝、丝织,一方面供宫内使用,另一部分也是皇帝内库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分销国内市场。

所以,南直隶的生丝不能动,也没有必要动,它的消费人群主要是国内,且是皇帝的蛋糕。

那么浙江呢?

这就不一样了。

浙江的生丝产业比南直隶更好、更发达。

这无疑是一举多得的!

徐鹤之所以说,这些还仅仅是他的猜测,是因为,他相信,只要不出意外,有意思的人,就要登唐顺之这个湖州知府的大门了。

到时候,看到来人,便可实锤他的猜测。

唐顺之听完徐鹤的分析,心中还有犹疑,不是他不相信徐鹤,但他作为一个在职官员,分析一件事情,不能凭空想象,而是要考虑证据。

可就在这时,突然门外有人禀报:“大老爷,松江沈阁老府上管家沈宏持沈阁老名帖求见!”

尤其是湖州,号称,每年从这里产出的生丝,量大且好。

而且,还有专业的行会包销包卖。

行会中的几个头头,正是侯家为首的浙江七行首。

别看侯悦家就那几十间蚕房,那是因为他脑子里的小农经济作祟,其实他家真正的大头生意,是每年收购生丝。

而且像侯悦这样的人家,一共有七户,垄断了浙省几乎大半的生丝产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