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谍网 > 第八百八十七章 联手针对

第八百八十七章 联手针对(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净说些没用的屁话,我们不能坐视不理,必须要把盐场抢回来,塘沽盐场最好的地方,怎么能落在他手里?”三菱的代表说道。

“硬来肯定是不行的,他现在执行驻北平总领事馆的指令,明摆着就是要搞事,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国内和军队的原盐需求,掌握在我们的手里,是有资格讨价还价的。”

“另外,我打听到一个消息,陈明翔在两淮盐场的所作所为,新成立的华中盐业公司也大为不满,我已经邀请负责人李闳扉来津城会谈了,这次双方联合,必须给他一个惨痛的教训!”华北盐业股份公司的负责人说道。

更何况,华北开发公司这类的国策公司,是政府和财阀合办的,不采用物资统制手段大肆掠夺资源,公司怎么赢利怎么分红,财阀们得不到利益,怎么向政府纳税,怎么支撑这场战争?

可现在不一样了,日本政府感觉到了自身的威胁,希望把华北地区作为长期的物资供应基地,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目的是不能阻碍对资源的长期掠夺,食盐是源源不断可再生资源。

财阀们对此肯定是不接受的,想要达到政府的要求,就得降低自身的利润,他们投钱到这家公司,为的是什么?不赚钱做贡献的那是慈善家!

“这就是典型的给我们扣黑锅,我承认在食盐统制和食盐配给中,华北盐业股份公司获取了一定的利益,但国内每年从长芦盐场抽调几十万吨原盐,华北方面军每年抽调十几万吨食盐,这才是问题所在。”

“总不能让我们这些商人,无偿的向国内输送原盐,我们也是需要生产成本的,不能在本土获取利润,那就得从占领区获得,如果盐价要是不高,哪来的钱赚?”三井的代表说道。

华北地区有两个大型的盐场,一个是长芦盐场,这是全国最大的盐场,另一个是鲁省盐场,全国的食盐产量华北地区占据三分之二。

就是这样的丰厚条件,华北地区的各处地市和县区却是到处缺盐,之所以有这样的现象存在,其中的原因很多。

首先是盐场的食盐总量虽然增加了,但是对华北地区的供应量却减少了,一半以上的食盐产量,被日本商人低价收购运到了日本,用于工业和生活需求,剩余的部分,军队除了自身的日常实用,还要再抽一部分向国统区走私,暗中换取各种作战物资。

其次,华北地区原本存在的盐商们,在日伪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压迫下,纷纷破产关门,而那些汉奸盐商,不但执行日伪的食盐配给规定,而且还私下调高价格以牟取暴利,老百姓吃不起盐。

再有,各地的宪兵队和警察,还有大大小小的物资统制机构和汉奸组织,也在食盐方面获利,所谓的食盐配给,随意性是很大的,申请购买的食盐,往往连每月每人一斤粗盐都达不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