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唯一战胜国 > 第392章:戚继光号下水

第392章:戚继光号下水(第3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等于是让投资者现在花钱帮华东集团搞建设,等经济崩溃了,这些增值股票一文不值。

不管在什么国家,股市的本质都是如此,都是用来圈钱用的,只是有的手段高明一些,有的手段低级一些。

低级的手段就是一个个都是铁公鸡,从来都不分红,从而股票市场萎靡,无法圈更多的钱。

大量的资金涌入股市,使得上市公司资产暴增,伴随而来的就是疯狂的行业建设。

而在1926年,中华帝国全面建立了银行信用制度,国民可以很轻易的从银行借到钱去消费。

当跌到一定程度时,银行乘机收购那些有价值的股票,当经济恢复过来时,这些股票每年就能创造出巨大的收益。

当某一企业的股份达到了一定程度被银行掌控时,这家企业也就变成了银行控股的企业,银行也就趁为了最大的股东。

不过当前中华帝国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因此在引导投资方面,政斧动作频繁,建设部几乎天天推出新工程,并全国范围内进行集资建设。

这些工程一般也上市,以股票模式发行。

大量的铁路、公路、电站以这种方式建设了起来。

面对形势一片大好的就业环境,已经不断上涨的工资水平,很多民众在都买了房子的情况下,开始购买汽车。

有些民众之前已经有房子了,就直接贷款购买汽车。

同时还安装电话,购买冰箱、空调、电视、吸尘器、洗衣机等大件电器,像收录音机,在1926的中华帝国内部,已经非常普及了,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台很大的收录音机,即可以收听电台,又能播放音乐磁带。

贷款购买这些大件商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个社会是有攀比心理的,你有了我也要有,因此你贷款去买,我也贷款去买,反正还得起怕什么。

华东集团也发行了大量的增值股票,所谓增值股票,就是原始股不卖,夏钧依旧是100%控股。

这些增值股票是在华东集团盈利增加的情况下,才会有回报效益。

华东集团作为中华帝国最大的垄断集团,其生产总值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55%左右,这些增值股票大受热捧。

这导致华东集团的增值股票价格节节攀升,华东集团从市场中攫取了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全部被华东集团投入到了疯狂的产业基础建设之中。

华东集团的大部分产业,都是与战争潜力息息相关的,因此华东集团在股市圈钱属于重中之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