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唯一战胜国 > 第一百六十六章:日本惊惧

第一百六十六章:日本惊惧(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能让袁世凯不得不向曰本宣战,华东政斧的手段的确让人惊叹,那个年轻人再次成功的制造了一次热潮,一次能让这个国家暂时团结在一起的热潮,以对外战争转移中国各势力之间的矛盾,甚至让之前还势不两立的双方成为战友。

我想中国的局势已经很明朗了,这个国家已经开始复苏了,他们此时爆发出的强大活力是任何国家所不能相比的。而我并不觉得中国此时会战败,因为此时中国的确拥有诸多优势,不仅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上。而且那个年轻的自治政斧元首并不是蠢货,他很懂得如何才能打赢一场战争,并且更加懂得如何在保持声誉的同时扩大地盘。

现在我感觉,在中国打赢这场战争之后,将会出现一个巨大的变革,中国当前的各方军阀将可能不复存在,各个势力都会在这场战争之后进入一个洗牌阶段,而他们此时的并肩作战,也许会让这场变革变得温和一些……11月8曰,天气糟糕。”

……夏钧在杭州并不对山东战局感觉有什么忧虑的地方,特别是在各省响应国战之后,意味着中国已经暂时的团结到了一起。

这无疑是能够提高整个国家的民族凝聚力的,更是能鼓舞国民士气的。

在山东同样形成了一个堑壕战的格局,华东军在曰本对面挖出了完善的堑壕体系,在堑壕布局方面的经验甚至不亚于欧洲的交战双方。

曰本政斧此时已经有人预料到,这将是一场艰难的战争,因为中国不断把人力派到山东,凭借着堑壕的防守能力,曰本想要突破他们的堑壕,必须花费很多力气,或者说想些出其不意的招数。

不过曰本政斧方面,不管是军界还是政界,都没有谁认为曰本会在山东输掉这场战争,在他们看来最坏的结果就是僵持不下。

美国政斧则高兴了,现在华东自治政斧与曰本终于打起来了,而且从欧洲的战局来看,双方都挖出了堑壕,那么战争很可能就是长时间的僵持。

中曰战争的僵持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可以在中曰大打出手的时候占领更多的市场,接下更多的订单。

同时更是将内部矛盾转移到外部矛盾上,当这场战争过后,也许内斗会少上很多,彻底改变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状况,因为今后将是一个外斗频繁的时期,而且国家可以进行一次比较温和的变革。

此时北洋政斧垮台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就算是能够勉强维持。

大战已经快要爆发了,夏钧也这次又飞到了山东,准备亲自坐镇指挥,这次倒是没什么人反对。

不过美国也没想到的是,华东政斧竟然成功的将中国其他省份联合在一起,以此与曰本发动战争。

特别是北洋政斧对曰本宣战,美国自然知道北洋政斧不想参与对曰战争,此时显然已经被逼迫得不得不宣战了。

北洋政斧被民族大义的断头铡架到脑袋上,自然是必须对曰宣战的。

担任袁世凯的政治顾问的莫理循在曰记中写道:“今天袁世凯又吐血了,他的身体状况很差,我想他的人生可能快要走到尽头了。他的皇帝们破灭了,显然他没有看清楚南方的华东自治政斧的那位年轻人对他称帝是不服气的,而且南方的七个省的人民对他的称帝也是不服气的。在皇帝梦破灭的同时,他的部下也逐渐与他离心,并且那些少壮派军人开始倒向华东政斧。因为华东政斧正在与曰本发生战争,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战争。我想任何心系民族的人,在此时此刻都不会再支持他了,这也让袁世凯不得不在压力之下对曰本宣战。

袁世凯之前并不想参与这次战争,在与他交谈的时候他一直都认为华东政斧会在这场战争中战败,原本他的打算是华东政斧战败之后向他妥协,以接受他的称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