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唯一战胜国 > 第九十五章:农业调控政策

第九十五章:农业调控政策(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在这种情况下,地主虽然还掌握着生产资料,却无法压榨他人,唯一的致富手段就是请长工,也就是相当于请工人来进行生产,相当于是自己经营,而不是什么都不管,丢给佃户去种,然后翘着脚等着收粮。

在这个阶段,还要出台最低工资规定,长工的工钱必须比得上工人,同时夏钧也就可以对这些地主进行征税了,税收完全可以定得高一些。

长工工资有规定,并且会随着工业上的工资往上提,生产成本就提高了,如此一来农场主就必须投入先进的生产机械进行生产,否则无法在较高的税收下生存下去。而那些跟不上时代脚步的地主,除了出售土地外,只能被收税收到破产。

如此之下,整个国家的土地调控就完成了,完成调控之后的农业将比较高程度的兼并,形成一个个农场,这些农场将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个人产值将达到较高的水平。

在这个调控过程中,大部分地主都将被淘汰掉,因为这个年代并不是所有地主都能跟得上发展脚步。

不过相比之下,地主们心里还有份失落,那就是自治政斧突然在一个月前出台的《暂行农业生产条例》。

条例中规定,地主的佃租每亩不得超出50斤稻谷,这样的地租和以前差不多,这是自治政斧为了防止种植了高产作物后地主提高地租而出台的暂行政令。

这个年代地主和佃农的矛盾较大,生产资料大多掌握在地主手中,自耕农并不是太多,大多数农民都是租地的佃农。

夏钧自然不可能来个均分田亩的政策,一旦田亩均分,必然造成一个个贫民,夏钧在农业上首先追求的是个人产值,只有个人产值上去了,农民才会真正富裕起来。

个人产值的提高首先受限于土地面积,因此土地必须一定程度上的兼并,而那些失去土地的人口,可以转为工业人口,工业人口同样要追求个人产值和福利,这样工人才会富裕。

取而代之的极有可能是掌握先进生产技术,以公司方式出现的专业生产团队,对土地进行‘集约化’的专业管理,夏钧也倾向于用经营农业的公司来取代原有的地主。

后世的中国之所以无法如此发展,那是因为人太多,土地根本不够用,只能牺牲个人产值,用精耕细作的方式进行生产。

不过这个年代的中国人口只有四亿,夏钧手上又掌握着比后世还要强悍的农业生产力,完全可以对个人产值进行追求。

不过这些暂时还都是浮云,饭得一口一口的吃。

对待这些地主,夏钧不能容忍的是他们寄生在佃农身上,因此才出台了《暂行农业生产条例》来约束地主。

之所以把地租最高值定在50斤稻谷,还是考虑到目前辛亥革命还没开始,一旦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不利于稳定人心。

夏钧已经打算好了,一旦辛亥革命爆发,随即出台新的农业生产条例,将地主的地租限制在10斤稻谷以内。

这样一来,地主无法通过租地的方式来盈利,也就不存在寄生于佃户身上的问题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