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汉儿不为奴 > 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鳌拜在外 三水在内

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鳌拜在外 三水在内(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周士相摇了摇头,将忠贞营从夔东解救出来,他不认为是错误,哪怕现在忠贞营和自己貌合神不合,搅‘乱’了他针对满清的灭族部署,但他却未就此将忠贞营视为仇寇,要解决他们。

对忠贞营,周士相是区别对待的。老闯将们是一拨,摇黄土寇是一拨,河南本地的土匪又是一拨。

唐三水北上和忠贞营打了好几场,可忠贞营的损失其实并不大。雷声大,雨点小。一方面是因为唐三水不敢和忠贞营硬拼,另一方面则是吴重山对“敌人”也是选择‘性’的打击。

再者,除非太平军主力调两个军上去,要不然也吃不掉忠贞营这十万人马。

“大帅,你对郝摇旗还是太过相信了,你两次让郝摇旗将韩王送至南都,他都没有理睬,现在更是直接投了吴三桂,谁敢保证他不会利‘欲’熏心,将韩王‘交’给吴三桂呢?”徐应元提醒道。

在吴三桂自立称帝这件事上,夏国相、胡国柱、郭壮图三人态度都很微妙。夏国相和郭壮图是赞同吴三桂称帝的,胡国柱的态度却模拟两可,虽没有说过反对的话,但也没有公开支持。

现在,自立称帝已不可为,夏国相和郭壮图懂得权衡利弊,自是不会再支持小舅子吴应熊,而是劝吴三桂能够将韩王从郝摇旗手中‘弄’过来,暂时拥立韩王以安军心。

方献亭到郝摇旗军中,自然是要完成这个任务。如果韩王同意去洛阳,并且被吴三桂黄袍加身,那么对于南都的定武朝廷而言,就如当初的永历一般,都是个大麻烦。

韩王朱溧是太祖之子韩宪王朱松的九世孙,不过并非嫡支。顺治五年山西爆发大规模反清起义时,朱溧被各路义军推举为“韩王”,作为复明运动的号召。当时的永历朝廷在宗藩凋零、谱系紊‘乱’的情况下承认了朱溧的韩王。山西兵败后,朱溧逃入湖广,此后十多年一直在郝摇旗的营中。

从气节上看,朱溧这个韩王和定武帝十分相像,都是坚持抗清,不肯投降的明朝宗室。二人经历也十分相似,早年都吃过苦,也都不识字,坚持抗清的岁月中,也屡屡在死亡线上挣扎。

周士相点了点头,他不能将解决麻烦的希望放在郝摇旗不傻上。离郝摇旗最近的军队是升任右军都督的赵四海负责的第四战区,但现在第四战区还没有进行整编,短时间内不可能出兵河南,震摄郝摇旗。最快,也得一个多月后,第四战区方能出兵河南。

周士相知道郝摇旗没有随李来亨他们北上,原先只道郝摇旗有眼光,知道李来亨他们冒险北上很可能会失败,所以留在豫南坚持,好给李来亨他们经营好退路,却没想郝摇旗是打的吴三桂的主意。

单只郝摇旗一家投奔吴三桂,周士相不大在乎,毕竟郝摇旗手底下真正能打的不过几千人,余下那两三万人都是乌合之众,调两个乙级镇就能‘逼’得郝摇旗阵脚大‘乱’。可是,郝摇旗若是将韩王送给吴三桂,那就是个大麻烦了。

“这帮流寇就是不能信,大帅那么对他们,可他们却不思感‘激’,反而处处给大帅添堵,真是不识好歹。早知今日,当初就不应该将他们从夔东救出来,任他们在那饿死得了。”

徐应元愤愤不平,顺王李来亨带忠贞营主力北上就已经让大帅头疼万分,‘逼’不得已只好让唐三水北上牵制,更以重利‘诱’使荆国公王光兴反水,这才让忠贞营停在了黄河边。现在顺王那边的麻烦还没解决掉,这边郝摇旗又跳出来,还扯出个和永历一样的大麻烦出来,典型的恩将仇他,任谁都受不了。

“急什么,郝摇旗不是没有去洛阳吗?韩王不也是病着呢吗?这说明什么?说明郝摇旗和韩王并不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