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汉儿不为奴 > 第一千五十五章 勿谓言之不预

第一千五十五章 勿谓言之不预(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以齐王之尊代行天子之事的周士相很自然的以朝廷名义颁令谕旨,督促郑经悬崖勒马,早日归降,否则大军一到,灰飞烟灭。

在给郑经的‘私’人信件中,周士相用了“勿谓言之不预”的字眼,明白告诉郑经,他如果再不归顺,则中国再大,也断无他容身之地。

周士相也没有在福州干等,金厦的事固然要紧,可是北方的事情更加重要。他亲自带领三镇兵马南下,只为赶在年关之前能将金厦彻底并入大明版图之内。

南下这一路,周士相的心情也不平静。境内多丘陵的福建本就贫瘠,十多年的战‘乱’下来,比起邻省浙江而言,那是差了太多太多,比起南边的广东,也是弱了许多。以前是人多地少,现在却是人少地也少。

清军在福州的屠城,几乎杀害了福建全省人口的四分之一。从福州往南至闽县这一路,周士相是一个人都没有看到,官道也是破败不堪。大军所需的粮草根本无法从当地筹集,完全依赖浙江的输送。原本郑军驻扎的长乐一带,也是人烟稀少,进入福清境内后,村庄才渐渐多了起来。

经计点,福州惨案被杀汉人百姓计有十七万七千余,另有满州驻防八旗及其家眷6500余、汉军绿营兵4000余死于围困。

桂永智被任命为福州知府,同时署理福建布政使,以负责闽地及福州善后事宜。

周士相带领大军南下,在此之前,得知郑鸣俊和郑缵绪叔侄带领金厦水师主力叛‘乱’投奔齐王后,郑袭很是识趣的向朝廷上了奏疏,请朝廷派发大军以助其讨平逆贼郑经。

郑袭的奏疏名义上是上给南都定武皇帝的,可是使者却是直接来的福州城。除了那道给皇帝的奏疏,郑袭还给周士相送来表文,表达归顺之意。

郑袭很聪明,虽然黄昭等人不同意向周士相臣服,可是在甘辉、萧拱辰等将领的支持下,他还是毅然放下了郑家子弟的高傲,放弃了郑家数代经营,放弃了称藩独立于朝廷之外的野心。

在一个官道边的小村子里,周士相短暂的停留,村民们惶恐不安的看着打着明军旗号的太平军从村口鱼贯南下。

村子的里正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他被带到了周士相面前。

周士相问他:“村里现在还有多少人,有多少亩地?”

郑鸣俊叔侄带走的不仅仅是郑经的“长处“,也同样是他郑袭的“长处”。没有了水师可以依靠,郑袭知道仅凭自己部下的这两万余兵马,断然是敌不过太平军的。更何况在此之前,他还要和郑经分出胜负。如果没有水师之变,或许郑袭在击败郑经之后还有底气能够抗衡太平军,从周士相那里争取到一些好处。现在,他却是再也没有这个资格了。于其最后连闽亲王的封号都保不住,倒不如大大方方的‘交’出军队和权力,给郑家,也给死去的大兄一个‘交’待。

袭公子‘性’格软弱不假,可他不傻,真的不傻。

“大兄在时就曾言过,将来总要将金厦‘交’给朝廷,我不过是秉承大兄遗命而矣。”

郑袭搬出了死去的大兄,黄昭等强硬派面临兵权被萧拱辰等亲朝廷派夺去的现实,束手无策之外也只能长叹郑家几十年经营毁于一朝了。

郑袭的识趣让周士相更加没有后顾之忧,出于对郑森的尊重,他也无意削去郑袭的闽亲王封号,只要郑袭老老实实的享受亲王应该有的荣誉和地位,闽亲王可以让郑家世代相袭下去。反正,郑家提供给他的水师在将来所能获取的利益别说养一个亲王了,就是养上万个亲王也不过是小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