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226节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226节(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明远点点头,他认为苏轼说得非常在理。

像狄青这样立有大功的名将,照样能调入京中,给个枢密使的官职供着。

自己想让海商能多掌握一点力量,似乎确实是有点“天方夜谭”了。

不过苏轼眼珠一转,给明远提了一个建议:“远之何不去找元长谈谈?”

“蔡元长?”

沈括这才作罢。

第二天,沈括作别夫人,与匠作官吴坚一道,押着他们的“重要物资”,上京面见天子去了。

但明远哪里能轻易放弃。

他以前向来不过问官场上的事,现在看来不问是不行了——这时他交友广泛的优点就体现出来了:他有不少可以请教的对象。

最终明远决定去问苏轼:“子瞻公,小弟有一异想天开的问题:如果两浙路的官员,上书天子,请求放宽对从事海贸商船的限制,让他们能够拥有用于自保的武器……威力比较强的那种,天子会点头吗?”

明远提到蔡京的名字,已经又头疼起来。

“是呀,因为这本就是元长的职司啊!”

苏轼提醒明远:蔡京现在任钱塘尉,本就有职责守御沿海各方,并保护各水域内船只的安全。

明远想让海商们手中多一点兵器,这完全没戏,但如果由蔡京向朝中上书,请求加强沿海边防,甚至配备武器与人力,建立水军,都是有希望实现的。

苏轼大概能猜到明远为什么会问这样的问题,毕竟近日史尚“死里逃生”的故事在整个杭州都穿得沸沸扬扬的。

因此苏轼揪着自己的胡子,严肃地摇摇头:“远之,某要说一句,这绝对不可能。”

苏轼的言下之意:明远同学,请千万不要天真了。

“我大宋重文抑武的原因,远之想必也知晓。”苏轼并没有就这一话题深入讨论,而是摆事实,讲道理,“连军方的将领都没有任何机会拥兵自重。但凡立有殊功,固然会加官进爵,但也会立即被调离,入朝当个大佛供起来。”

“试想,官家又怎么会允许民间保有武器?将来万一成了祸乱之源,还如何是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