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79节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79节(第3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苏轼与蔡京听着都是一怔,随即都点头称赞。

“听人说,汴京城里好些人为了能看报,去蒙童的学堂学识字去了。”

苏轼聊起他在开封府听说的“奇闻”。

“还有人会当街读报,遇上读不懂的字,就去算卦或是说书的那里问过。”

蔡京则感叹:“没想到,这《汴梁日报》一出,城里人便都觉得识字是一件要紧之事,纷纷学起来。家中有蒙童的,也情愿送去学堂里,哪怕多认几个字也是好的。”

少时,苏轼从怅然中恢复过来,勉强挂上笑容,转向明远,说:“趁着还不太热,我等去大相国寺吧。”

今天大家约好的主要活动,就是去大相国寺后,寻一家装裱的摊子,将蔡京所写的这一帖字装裱起来,好好保存。其它时间,就是各自闲逛。

这时一名小僮自外跑过,手中高高举着一叠报纸,大声吆喝:“今日的《汴梁日报》!”

“今日大相国寺开放万姓交易……”

“今日晚间,川西瓦子上演新式杂剧《目连救母》……”

他一面翻阅这《汴梁日报》一面想着听来的闲话:听说这《汴梁日报》原本名叫《汴京日报》,后来是明远觉得犯了朋友的名讳,因此让人把已经制好的版废了重做,改用了“汴梁”两个字。蔡京内心暗暗承明远的情。

苏轼也点头称赞明远:“远之,这城中向学的新风气,你要算一份功劳!”

明远顿时露出笑容,虽然谦虚了几句,但他心里依旧是得意的。

印刷术的发明本就有利于文化与知识的传播。

而报纸的推广很明显加速了这一点。

“今日起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前有售摩合罗,比七夕时便宜啦……”

《汴梁日报》原本是免费发送,但是在百万人口的汴京城里,这份报纸实在是供不应求。因此有小僮每日凌晨起来,去刻印坊门口等着,领上一叠新出的日报,到街上代为售卖,收取一点卖报钱。

明远一点头,机灵的向华便叫住了报童,买了三份《汴梁日报》,送到明苏蔡三人手中。

苏轼一边看报一边笑:“远之,听说这《汴梁日报》是你办的,没想到你也得当街买报。”

明远随口回答:“报童卖报,每份其实挣得十分微薄,早些卖完,就能早些回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