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流寇 > 第七百四十二章 皇城指挥使愿降大顺!

第七百四十二章 皇城指挥使愿降大顺!(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原先被汪兆龄鼓动弃守武功的皇城都指挥使窦名望此时也是大为后悔,因为他这一路西逃损失也是极大。急于逃命时不能冷静去想,如今有了喘息之机再细想从前过往,那真是悔的肠子都青了。

义兄义弟碰面,自是难免要对义父之死痛哭一番。

之后,平凉城内却是发生了争执。

反击顺军为万岁报仇是争执双方的共同心愿,这一点没有什么好说的。

但是如何反击顺军,却是两派观点。

左丞相汪兆龄以国不可一日无主为由,拟派人奉请杨皇后至平凉,定下大西新君人选,从而凝聚军心士气再行反击。

随李过一起西进的王自奇提醒李过当打散王、彭二将的兵马,以免二人是假降。

李过却以若现在加以监视,势必会让王、彭二人寒心,也不利大顺招抚西营诸将,未对马铺岭做任何布置。

结果当夜王见明、彭德广先后发难,率精锐披甲猛冲顺军大营,致使顺军连失十三垒,狼狈撤至华亭城才算稳住阵脚。

此役,顺军竟是阵亡将士三千余人,内中多半都是精锐。

马铺岭之战让惊魂未定的西军上下都是为之鼓舞,躲在平凉城中的左丞相汪兆龄更是喜的命人往固原杨皇后报捷,同时请杨皇后下懿旨封赏有功将士,可晋王见明为右军都督,彭德广为虎威将军,以接替前番阵亡的张化龙同张能。

刘文秀却意先将顺军逐出平凉再商议新君人选,即“以新胜消弥旧败,使三军气振”。

最后争执的关键到了艾能奇这边。

面对汪兆龄几番“提醒”,艾能奇却是没有如这位汪丞相愿皇袍加身,而是站在了义弟刘文秀这边,认为应当趁马铺岭新胜,顺军于平凉立足不稳进行一次大的反击。

至于大西新君人选,艾能奇本人并没有表示对皇位的渴望,反而意思是待东府、西府会合之后,由文武共商群推。

这让汪兆龄大失所望,虽然他明白艾能奇能够如此实是顾大局,但这个大局对他汪丞相却是极为不利。

正向平凉城赶来的艾能奇闻听义弟刘文秀等总算止住溃势,不禁喜出望外,传令诸军加快速度准备配合刘文秀对顺军发起反击,不求能大败顺军,但也要将顺军逐回凤翔,否则对固原的威胁太大。

刚刚奉命赶到凤翔城的大顺陕西巡抚张国柱收到前线兴国公战败急报后,立时写信命人送往兴国公处,信中张国柱说大顺如今已占绝对优势,便是败上一两阵并不足以改变顺强西弱的局面,所以兴国公只要在华亭一县稳住阵脚,不要轻易放弃已占领的平凉诸城即可。

同时张国柱开始大力整顿收编的西军降卒,将其中大半军官都调到汉中,另以他从西安带来的军官填充,如此短期内就能确保有一定数量的降军可用。

十一月十九日,艾能奇率军赶至平凉城。

此时汇聚在平凉城的除了艾部七万人马外,就是窦名望、刘文秀、白文选等人从东边带下来的残兵三万多人。而此前西军自平凉东进的兵马近二十万众,损失之大,令人心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