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流寇 > 第六百四十九章 国之根基

第六百四十九章 国之根基(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前番归降的河南布政使袁有龙日前上疏,疏中有言前明时,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

袁有龙的意思是请监国能够体查民情,中央政府今后制定的政策能够倾向于贫民,尤其是现在河南全省人口不过百万,倘若继续如前明一般横征暴敛,恐中原之地很难实现太平。

这个大概是古今中外官员在大乱之后的一惯“套路”,虽然很有效,但几十上百年一过,过去的旧问题又会出现,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被陆四内定为下一任衍圣公的前曲阜主薄文彦杰的上书比起袁有龙的“套路”就有建设性了。

离开山东时,陆四给了文彦杰一个任务,就是用一年时间走遍山东的大小乡村,实事求是搞一搞民情察访。

国若不强,民之再富,亦为人家的牛羊,待宰而矣。

况大顺如今是一穷二白,甚至已到要靠缴获的古玩书画去换钱粮的窘迫,而早先为了筹集军饷,连曲阜孔林都给动了。

这大顺的读书人要是脑袋不转过弯来,将来他陆四指定要被后世知识分子唾骂,称他破坏圣贤之地,毁坏华夏文明。

虽然事实上陆四从来不认为什么孔林、孔庙能代表华夏,可架不住两千多年的固有印象。

身后名暂不管它,现实事却是要搞好。

为什么不让其他人,而是让一个主薄去察访,原因就是这个文彦杰务实年轻,身上没有从前明朝官的“官僚主义”,有一股新气。

在接到北京公文着其与山东通会陈不平入京理政后,文彦杰便将这一年时间对山东各地走访调研的成果写成《山东人丁税役考察书》递呈行营。

富国同时也富民,富民同时更强军,如今中国尚未统一,陆四就算有一万个抢劫...有一万个国际贸易对象,他也得先按住性子,把内给安了。

只有一个统一、坚实的中国,才能为华夏民族的富强奠定基础。

大顺是建立在明朝之上,想要不重蹈明朝老路,陆四这个大顺领导人肯定要想办法改变明朝的弊政。

定鼎北京后,加强中央集权、恢复地方民生、筹集大顺军饷是有关大顺能不能再次立足脚跟的三件大事,而这三件大事又无一不涉及到对地方财务的整顿。

明朝一年不过收几百万两,到了满清一年收两千多万,税赋增加了好几倍,加到福临的儿子都不好意思再加,于是“永不加赋”,结果却落得人人都在赞美大清,士绅官员齐赞大清好,这个先进的经验陆四是必须要照搬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