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晚明霸业 > 第九百零二章 永王的选择

第九百零二章 永王的选择(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般说来也对。”徐梁道:“军队里更容易学得通达明理。对了,明日我和朱慈烺亲自送慈炤去讲武堂,有些事顺路交代一下。”

徐梁乐见慈炤能够开这个头,但也要顾虑到永王这个身份对的教学秩序的破坏。

别说皇室,但凡家中有些财力的人家都会延请西席,在家中教授子弟读书。之所以有些人家进士辈出,正是源于这样的优质教育。在士人眼中,只有家境一般的人家才会去义塾、社学,自然是不可能成材的。

皇室子弟的读书进学更加复杂一些。首先从教材而言,虽然也是理学的一套,但历史和古文教育比寻常士子读的更多。而且不用学习时文制艺,对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的学习反而更重要些。在完成了基础文化教育之后,就是各种治国方面的教育,包括大明典制之类。

朱慈炤要去讲武堂读书,可以说是皇室迈向民间的重要信号,也可以认为是对皇室传统教育的破坏。

如果没有徐梁和朱慈烺的大力支持,朱慈炤甚至没有机会走出府邸。

讲武堂虽然属于乡学,但入学便计算军龄,为大明现役军人。毕业之后分配入各旗队,根据成绩不等授予士官衔职。如果成绩十分优秀,还可以保送进入武备大学,优等毕业生可以直接授予上尉军衔。

看着父子两人的游戏,朱媺娖觉得很受打击。她也看了五分钟,但一个问题都答不上来。不过换个角度想,这点上似乎能说明孩子的确遗传了父亲的天资,说不定年纪再大点,也是个神童似的人物。

不过既然如此,为何陛下拒绝了群臣立太子的请求呢?

按照大明的传统,陛下的嫡长子在周岁之后就会被册立为太子。

是因为陛下对这个神童儿子还不满意?嫌他不够神?可这世上又有几人能够像他那样生而知之呢?

朱媺娖已经忘了游戏,沉浸在自己的忧虑之中。

从这个角度而言。朱慈炤非但是入学读书,更是参军入伍了。

“如果有皇室宗亲入伍,那对于提高武人地位是很有帮助的。”徐梁对朱媺娖道:“想当年祖宗也是披坚持锐打的天下,我也曾亲临战阵,有什么丢脸的?太祖高皇帝还当过和尚和乞丐呢,相比之下入伍岂不是上档次得多了?”

朱媺娖看着乳母牵着的小家伙。道:“大人还是希望自家孩子能够读书上进。”

徐梁笑了:“上进?他再进一步就是我这个位子了。”

朱媺娖瞬间回过神来,分说道:“并非只有地位上往上走才是上进呀。从蒙昧无知到通达明理,这岂不也是上进?”

因为陛下反对册立皇太子,引起了朝野普遍忧虑。大明是个重视传统的国家,嫡庶有别,长幼有分,嫡长子必然是皇位的继承人。现在陛下有虚席以待的苗头,是否会造成第二次国本之争?

徐梁给出的理由很简单:遽然给予厚位,恐怕不寿。

这个理由虽然牵强,但小孩子要贱养才能平安长大却是民间普遍认知,拿到这个解释也能聊以安慰。

很快帝室和百官就从册立皇太子的问题上转移了注意力。

因为永王慈炤要去京师讲武堂读书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